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专题论坛

  • 毛泽东诗词研究(三篇)

    毛泽东诗词研究曾经是显学,后又沉寂了相当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又热了起来。撇去政治因素,再心平气和、冷静理智地研究毛泽东的诗词,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位才华横溢、气质浪漫的大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充满磅薄气势和无穷的艺术魅力。随着当事人的相继离去毛泽东诗词中有关问题也就显露出来了。本期编选了三篇文章,其中,周彦瑜和吴美潮两位先生就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具体所指进行了论说;丁三省教授就毛泽东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的两种版本问题进行了考察。刊发他们的说法以供学界讨论。

    2008年01期 No.11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周世钊是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唯一友人

    吴美潮;周彦瑜;

    关于持续了46年之久的"友人"问题,毛泽东曾四写"友人是周世钊",周世钊却五写"友人可能不止一人",叶君健则写"友人肯定只有一人",郭沫若两次写"友人是周副省长",文物出版社等认为"友人是周世钊"。然而,乐天宇等人却认为"友人"不止一人。我们认为,只能是答诗周世钊,建议《七律.答友人》恢复原题《七律.答周世钊》。

    2008年01期 No.118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评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三人说

    周彦瑜;吴美潮;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谁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毛泽东、郭沫若等人在世时,通过不同形式指认"友人"为周世钊。然而,1982年乐天宇五次"回忆"了"友人"是指乐天宇、周世钊、李达三人,这就是后来的所谓三人说,随后萧永义、易孟醇等又有了新的"友人"说。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可谓越来越混乱。但是,事实上,毛泽东不可能答诗李达、乐天宇,只能是答诗周世钊。

    2008年01期 No.118 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 历史的见证——读《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丁三省;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彭德怀指挥红军击败了跟随的敌军骑兵,毛泽东写了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和沙家店大捷,毛泽东根据陕北战场的情势改写重书了这首诗。这首诗有两种版本,没有作者手迹。一种见于《彭德怀自述》;另一种首见1947年8月1日的《战友报》。两种版本具有同等价值,应当并存。

    2008年01期 No.118 1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中国共产党为例

    李俊;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不同的社会制度,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不可分割性;从中国共产党的目标追求和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论断。

    2008年01期 No.118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有序多党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类型分析

    杨绪盟;贺清龙;

    从政党制度的类型来考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不属于西方意义上的一党制或者多党制,也不能简单地划为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根据中国多党和多党之间关系的现实情况分析,可以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概括为"有序多党制"。

    2008年01期 No.11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7 ]
  • 1949-1957年初毛泽东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与实践论析

    李艳;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的设计者与最初实践者。1949-1957年初毛泽东在固权安邦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理论原则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成功经验及其实践,对我们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年01期 No.11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上日益成熟的三个阶段

    刘威;刘焕明;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实践,在由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转变为领导人民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党在思想理论上与时俱进、日益成熟。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成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是党在新阶段思想理论上全面成熟的重要标志。

    2008年01期 No.11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政治学研究

  • 国家化向社会化的置换:政治关系变迁的必然趋势——广义政治观视角下的分析

    马润凡;

    广义政治观,以政治的劳动人本性为其立论的逻辑起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整体观为其分析的方法论基础,从而提出以政治关系社会化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揭示政治的最一般本质,进而阐明在人类社会政治历史整体性进程中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容相斥的共同性特征和普遍规律———政治关系由国家化向社会化的置换以及置换的条件、动力和结果。这一全新的政治理论与方法为分析人类社会各种政治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提供了一种宽广的视野,更为人们考察和研究处在转型期的现代社会的政治与非政治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渗透和转化的内在同一性,提供了新的政治思维方式。

    2008年01期 No.118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马尔库赛的批判逻辑与救赎

    余维海;王红光;

    马尔库赛继承、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他的单向度的理论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马尔库赛从社会现实、政治文化、哲学、思维逻辑、人的本能等诸多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单向度、攻击性的、压抑性的病态社会,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肯定性的而不是否定性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和救赎之道。文章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解放逻辑三个层面对马尔库赛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梳理。

    2008年01期 No.11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丁少锋;

    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能够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追问民族精神凝聚功能的产生缘由,阐明民族精神产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表现,探寻在实践中有效发挥民族精神凝聚作用的途径,对于增进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08年01期 No.11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3 ]
  • 我国海外华人双重国籍的理性思考

    闵剑;

    双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公民权或国民身份。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可以有选择地承认双重国籍,进一步放宽中国海外华人绿卡申请条件,在我国境内具有中国国籍和外国国籍的双重国籍人,其国籍身份以其是否出境为判定标准,不宜承认东南亚华人双重国籍,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对等承认双重国籍,在法律上建立海外华人子女选籍制度。

    2008年01期 No.11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6 ]

哲学研究

  • 现代实践主体性的多维特征及功能延伸

    齐城;

    现代实践正经历着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首先依赖于实践主体的变革。实践的发展是实践主体本质力量的物化和对象化的结果。现代实践的主体性日益表现出多维特征,其主体功能也在朝多维方向延伸。

    2008年01期 No.11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鲍曼现代性概念析义

    陶日贵;

    文章就鲍曼著作中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稳固的现代性、流动的现代性等概念做简要的梳理和诠释,以期推动国内鲍曼现代性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

    2008年01期 No.118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7 ]
  • 中华民族精神与人的发展

    孙要良;赵宝敏;

    中华民族精神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当代社会人的发展具有以下意义:有助于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为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和高级的自我实现;有助于锻造坚韧意志、提高实践能力;有助于为人的发展提供道德价值导航和道德修养方法;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人的品位和情操,缓解人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塑造人的文明礼貌行为。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促进人的发展作用时,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其与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西方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之间的关系。

    2008年01期 No.118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3 ]
  • “慧能偈”与“神秀偈”

    李志军;

    20世纪以来,围绕慧能"嗣法三偈"所展开的禅学和禅宗史研究,角度不同,见仁见智。文章对其中的代表性观点予以扼要的梳理,并认为包括"神秀偈"在内的四首偈子,与《坛经》中的传法故事,是慧能后人为"禅宗南宗"思想的发展需要而虚构的;"神秀偈"并没有如实反映出神秀的禅学思想;慧能"嗣法三偈"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空",同样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慧能超越二元对立的般若佛性的思想核心。

    2008年01期 No.11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3 ]

逻辑学研究

  • 刑事侦查中的回溯推理探微——兼与倪荫林先生商榷

    张学立;葛宁宁;戚金霞;

    回溯推理是一种在侦查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的或然性推理。它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应予正确界定。为使之能在侦查实践中被正确运用,应为其建立正确的逻辑模式,并按强度进行区分。

    2008年01期 No.11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0 ]
  • 谈谈词项逻辑的几个问题

    戴春勤;

    传统词项逻辑预设直言命题主项非空,尽管可以使包括单称命题在内的对当关系全面成立,但是又带来词项逻辑不再具有普适性等诸多问题。因此,现代逻辑学家放弃了存在预设。由于三段论规则仅仅是判定规则,而不是推理规则,那么,被判定为有效的三段论是如何从前提得出结论的?除了运用欧拉图、文恩图和化归方法等外,还可以运用概念(词项)的限制或者概括方法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

    2008年01期 No.118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0 ]

教育学研究

  • 人文教育与师范英语文学课程的改革

    张维友;

    文章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在外语教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文学课程的内在关系,提出了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包括文学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认为文学课程能否体现人文精神取决于教学方法,不能把文学课仅仅作为知识课和语言学习的手段,而应该在文学课程中尽可能体现人文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2008年01期 No.11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论自主课程

    邱德乐;

    从国内外社会发展、教育与课程改革趋势看,设置自主课程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自主课程即学生个体自主发展课程,是以发展个性为目标、以个人化为趋向、以个体发展为核心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决策、学习和管理的个性化课程,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共性课程相对应,组成一个四层级的既各具特点与功能,又相互贯通和依存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8年01期 No.11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28 ]
  • 现代德育必须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

    韩文根;

    现代德育课程是实现德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忽视了德育课程建设,德育一直处于低效之中。现代德育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是建立在学校德育课程之上的把科学的方法运用于德育课程的课程观,是指导德育课程实践的核心要素。只有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才能为现代德育的实践和实效找到新途径。

    2008年01期 No.11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单句翻译教法改革初探

    张新元;

    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单句汉译英练习题,其教学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课文的主要语言点,训练初步翻译能力,力求举一反三,进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该练习综合性强,要求高,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调查显示其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其正确讲解方式宜概括为"三步走",即复习、仿译和口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课文主要语言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翻译、写作与口语等综合运用能力,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008年01期 No.118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法学研究

  • 我国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及价值评析

    黄烨;

    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恢复性正义,我国具有引入该制度的思想渊源,具有文化、法律、刑事政策、实践和组织基础;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权益,矫正犯罪,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全面恢复被打破的平衡,实现纠纷解决机制方式的多元化和刑法的谦抑价值。

    2008年01期 No.118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3 ]
  • 管制刑之立法检视与完善

    张亚平;

    管制刑是我国独创的刑种,但是在目前的立法中,它又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在执行主体单一,惩罚性较弱,缺乏相应的社会政治基础,容易导致刑罚体系不协调,并且与缓刑重叠等。在当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我们应当在保留管制刑的基础上,对其予以必要的完善与重构:增加管制刑的执行主体,设定管制期间的义务,规定不遵守管制的不利后果,以保障管制刑矫正功能的有效发挥。

    2008年01期 No.11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6 ]
  • 老年人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

    张振博;

    老年人犯罪正成为我国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目前我国现行刑法对老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并不明确。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与犯罪特点,根据古今中外有关老年人刑事立法的经验,我国应从完善指定辩护权、讯问审判在场权、不适用死刑和减轻刑事责任等方面对我国刑法关于老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进行完善。

    2008年01期 No.11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2 ]
  • 论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越权的民事法律效果

    吴志宇;

    公司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应遵守法律和公司章程以及公司内部的有关规定,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活动,否则就构成越权。但在实践中,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的行为却比较普遍。公司越权与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行为,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保障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法律有必要明确区分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的不同性质,合理划分相关主体的民事法律责任。

    2008年01期 No.118 97-10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3 ]

经济学研究

  • 农业经济学的科学基础——数理分析、测度计量和实际验证

    孙中才;

    从常规科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出发,讨论农业经济学的科学基础,焦点是其科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讨论结果阐述了农业经济学中数理分析、测度计量与实际验证这3个活动层次的科学性的定义和功能。从而探讨了学科在科学化进展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强调了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

    2008年01期 No.118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盛正国;

    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关系的问题,是近年来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是科学,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在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的研究规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2008年01期 No.118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8 ]

中国文学研究

  • 在人的知识基础上的艺术建构——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逻辑基点

    许祖华;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2008年01期 No.118 11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成年礼与言志文学活动

    罗家湘;

    "诗言志"是一种教学内容,是成年礼仪式上展演的一个节目。尧舜时代成年礼中有言志活动,它影响到西周以后冠礼仪式上的言志文学活动,冠礼言志以述祖德、祝寿考为主要内容。

    2008年01期 No.118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悲剧精神

    金荣权;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2008年01期 No.118 123-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3 ]
  • 论李商隐与晚唐绮丽诗派

    郝广霖;

    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绮丽诗派,继承六朝以来"诗缘情而绮靡"等各方面的艺术传统并加以创格,在晚唐诗坛独领一代之风骚,成为唐诗由盛及衰历程中的一种回光返照。群体意识的弱化与个体意识的扭曲,构成了绮丽诗派的精神内核;细腻婉媚的形式美与抒情化倾向,则构成绮丽诗派的艺术表征。

    2008年01期 No.118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7 ]
  • 试论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

    杨有山;

    欧阳修与晏殊词在艺术渊源和创作倾向上虽有一致之处,但更存在着明显差异:(1)晏、欧词题材内容的不同;(2)晏、欧词艺术风格的差异;(3)晏、欧词语言特点的不同。晏词是士大夫雅词的典型代表,欧词则雅俗共赏,更具有全民性和亲和力,更能体现词的通俗文学特征。

    2008年01期 No.118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2 ]
  • 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叙事经验与审美空间

    吴圣刚;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领域推出的一批家庭伦理剧相继在国家和地方电视台播出,具有代表性的如《渴望》、《咱爸咱妈》、《婆婆》、《大哥》、《大姐》、《嫂子》、《老娘泪》等。为什么这些电视剧能够赢得大众的共鸣,甚至赚得许多人的眼泪,原因在于它们共同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经验,其中,民族文化中超稳定文化在发挥作用。

    2008年01期 No.118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1 ]

中国史研究

  • 汉代尊老养老之风尚及其启示

    郝建平;

    汉代对待老人由于统治者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诸种措施,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从而使尊老养老的风尚更加浓厚。这种尊老养老的风尚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2008年01期 No.118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97 ]
  • 论唐代科举制度对社会教育的影响

    王志彦;

    在唐代,通过考试方式进行选官的科举制度确立后,一直延续了1 300年。它与唐代进行社会教育的方式虽然有区别,但是它却对唐代社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如科举制度内容的社会性、科举制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社会各阶层参与读书具有启动效应等。也有消极影响,如科举制度造成了社会教育活动片面追求政治功能的取向,从而造成社会教育功能的缺失。

    2008年01期 No.118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5 ]
  • 燕京大学女生婚姻观阐析

    张忠;

    燕京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调查显示,该校女生的婚姻观虽然保留了一些封建性的残余,但大体上已挣脱了传统婚姻观的束缚,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婚姻观。该校女生的婚姻观无疑属于当时妇女界中的精英意识,其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历史语境及燕京大学西化程度较高,崇尚自由平等,男女社交公开等因素密不可分。燕京大学女生的婚姻观具有表率作用,对知识女性发挥重大影响,有助于推动妇女思想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2008年01期 No.118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