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论科学发展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衡彩霞;王桂兰;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普遍发生作用的规律,是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因时代和人们实践活动不同,规律作用及体现的具体形式也会不同。人们对世情国情及其走势的判断和采取的对策体现着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和谐世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丰富、拓展、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人类社会有机整体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内容。

    2010年02期 v.30;No.13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演变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历程

    刘秀华;

    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建立之初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高度一体化;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日渐疏离;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职能逐渐转型,社会自主性不断增强。

    2010年02期 v.30;No.13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法学研究

  • 以案例为蓝本解读《刑法》第63条第2款之适用

    王玉杰;

    《刑法》第63条第2款之适用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中都有不同的理解。以引起广泛关注的许霆盗窃案及其他相关案例的判决为蓝本对"案件特殊情况"的范围进行考察,它应当包含国家利益和个案特殊情况两个方面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时直接改判和复核程序不应设置应是该条款的当然之义。减轻处罚既可以是刑种的减轻,也可以是多种刑格的减少,但不能减轻为免除处罚。

    2010年02期 v.30;No.131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和谐语境下完善我国的侦查讯问程序

    张云玲;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是一种重要的取得证据和获取线索的侦查方法。我国侦查讯问程序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程序控制不够严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应借鉴域外关于侦查讯问程序成功范例,完善我国的侦查讯问程序。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侦查和保障人权的关系平衡,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2010年02期 v.30;No.13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委托作品使用权确定方法之研究——以“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为中心

    许辉猛;

    委托作品使用相当于著作权许可,其内容由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确定。实现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之必要的权利为委托作品使用权的内容,包括作品财产权也包括作品人身权。在无法确定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时,委托作品使用权的内容由委托创作的通常目的确定。

    2010年02期 v.30;No.13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9 ]

三农研究

  • 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为例

    卢亮;

    面对城乡差距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必须对过去以发展和效率为取向的价值追求进行重新审视,更加稳妥地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更加鲜明地突出对农民基本权利的保护。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市在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社会保障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制度性突破,蕴涵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冲突。

    2010年02期 v.30;No.13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9 ]
  • 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构建

    金红磊;

    城乡二元分割体系的存在使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把失地农民纳入进去。为此,应本着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严格征地范围,控制征地规模,完善征地程序;改革完善现行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补偿安置方式,给失地农民提供综合社会保障;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元化筹集渠道,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为失地农民提供立法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机会,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提升其就业力。

    2010年02期 v.30;No.131 26-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 ]
  • 扩大农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路径探索

    李锐;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扩大农民有序参与政治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主体条件、制度基础、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农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权利意识,完善民主参与机制,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建立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

    2010年02期 v.30;No.131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经济研究

  • 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我国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李明桂;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莎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观点,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对当前我国分配思想和分配政策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契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适时适度调整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消费基金中加大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是以劳动权益为主导下的利益共享。

    2010年02期 v.30;No.131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8 ]
  •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胡春湘;

    中部地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区,其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较东部地区而言,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中还存在着金融结构发展不均衡、金融供需矛盾突出、金融环境脆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为此,以金融功能观为视角,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结合中部区域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健全金融组织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途径,加快中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体系建设,为实现中部崛起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前提条件。

    2010年02期 v.30;No.131 40-4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7 ]

教育研究

  •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汪霞;

    作为个体行为,高校教师的职业规划应包括自我认知、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目标计划及行动方案、评估与反馈等基本内容。个体在构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同时,还需要组织提供多方面的制度支持,高校管理部门应通过畅通教师职务发展通道、提供多样化培训体系、完善高校聘任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等,将教师个人科学发展与学校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赢局面。

    2010年02期 v.30;No.13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97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研究及其评价与展望

    孙长忠;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政治观念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与监管,需要克服"工具+技术"的片面观,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在全面把握网络载体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学生相统一,网上教育与网下工作相统一,建设监督与正面引导相统一,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统一,并最终实现网络载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

    2010年02期 v.30;No.131 48-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7 ]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

    丁静;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必然结果,其突出表现是学习成绩下降、安全意识淡薄、道德行为失范、人格心理不健全。根源在于家庭监管不力、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政府管理缺位。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担负主要职责,还要发挥好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治本之策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为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010年02期 v.30;No.131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83 ]
  • 读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永恒核心课程

    邱德乐;

    书籍是教师专业生命活力的天然滋养品和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读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永恒核心课程。教师读书,要读各种经典名著,要有专注痴迷的精神,做好读书计划,讲究读书方法,做到知行统一,打通人生、社会和书境之界限。

    2010年02期 v.30;No.131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4 ]

淮河文化研究

  • 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展演的空间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例

    李敬民;

    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是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中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民间信仰活动。近些年来,随着杠天神仪式的复苏,直接影响到豫南皖西农村组织结构和信仰结构的回归。文章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案例,从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和演仪空间三个方面来探讨以传统农耕文化为核心姓氏村落,在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主导下,构成家族式的社会结构群体,因而实现了信仰家族化的社会理解。

    2010年02期 v.30;No.131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7 ]
  • 淮上卷戏的形成与音乐板式类型初探

    郭德华;

    淮上卷戏是流传在淮河上游的一种稀有地方剧种。它的形成经历了从宗教的"经""卷"到民间的人物故事影写成图画并将其剪成纸画,即民间独特的剪纸艺术。随着历史发展,讲唱宝卷产生出了"扇子人"的表演形式,进而分化出装扮人物角色、飞禽走兽、鱼虫怪物等种类,形成了影戏。淮上卷戏源于皮影"宣卷",至乾隆年间,淮上卷戏得以产生以来,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音乐板式。

    2010年02期 v.30;No.13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0 ]
  • 花鼓灯起源的神话民俗与异文化视角

    支运波;

    禹治水和涂山庙会是花鼓灯起源的神话和民俗事项;印度佛教文化是花鼓灯起源的异文化来源。"无支祁"神话传说则是禹治水和源于梵文化的关节点,也是导致错误认识的关键。结合花鼓灯艺术要素和文化内核考察其神话民俗和异文化认识,可以发现傩才是其始源。

    2010年02期 v.30;No.13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8 ]
  • 试论罗山皮影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机制

    周全明;

    罗山皮影在没有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是一种民间自生自长的民俗文化形式。作为民俗文化的罗山皮影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是由虔诚的信仰基础、技艺的传承方式、民众的听戏习惯、同质的乡土环境等因素构成并互动,罗山皮影正是凭借这种历史机制而持续不断地传承、发展。

    2010年02期 v.30;No.13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1 ]

信息与文化

  • 近代河南名人资源的区域分布及旅游开发

    叶宗宝;

    近代河南历史名人众多,从区域分布看,豫北、豫西、豫南分别以政治文化名人、绿林豪杰和红色革命人物为主。根据现存名人资源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和模式,是发展人文旅游的必然选择。

    2010年02期 v.30;No.131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2 ]
  • 法英美三国博物馆发展模式考察

    张国超;

    博物馆发展模式是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主体进行选择的结果。法英美三国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状况的不同,分别形成直接管理、间接管理、民间自治的发展模式。博物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再到民间自治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未来世界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潮流。

    2010年02期 v.30;No.131 81-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37 ]

语言学研究

  • 把字句的生成及相关问题

    刘培玉;许海命;

    文章探讨了由一个扩展的动核结构和两个动核结构生成把字句的情况,并考察了特殊类型把字句的生成情况,探究了动结式组配过程中论元的位置选择原则,提出了动结式论元的计算公式,指出"把"的宾语的原始位置有三个:一是VP后的位置,一是V和P之间的位置,一是VP后名词短语定语的位置。

    2010年02期 v.30;No.131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1 ]
  • 河南罗山方言的体助词“的”

    王东;罗明月;

    罗山方言的体助词"的",能同时具备"了"和"过"的某些语法功能,分别做动作完成体和经历体的标记。通过研究发现,罗山方言中"的"的这些功能,具有南方方言的特色,从而为罗山方言的分区提供某些资料依据,也为河南的中原官话研究乃至为现代汉语中"的"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2010年02期 v.30;No.131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9 ]
  • “晒”族新词语的衍生及其流变

    杨绪明;

    "share"被译借进汉语后即迅速语素化,短期内便以"晒"为"词语模"的"模标"滋生出了近百个新词语,在结构类型、语义特征、滋生来源、衍生机制及流行原因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他网络流行词语十分不同的特征。"晒"族新词语的快速衍生和流行彰显出了"典型范畴"、"转喻"等语言认知心理及当代社会独特的文化思想对词汇变异的深刻影响。

    2010年02期 v.30;No.131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8 ]
  • 方位词“里”、“中”的语义认知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温敏;

    "里"、"中"是汉语中两个常用的方位词,二者在使用中互有交叉,但又各有侧重。本文在前人对其语法、语义分布描写的基础上,从本义出发,结合认知的角度,力图发现二者语义发展的基本线索,比较其同异,以期对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2010年02期 v.30;No.131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00 ]
  • 旅游景区语言文本建设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章彩云;

    目前我国很多景区普遍忽视语言文本建设,导致旅游景区语言文本不正确、不规范、不标准等诸多缺憾。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规范文本分为"不规范标识文本"和"不规范述介文本"两类。两类出错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建设中文化因素的干扰,因此基于文化差异的景区文本标准化建设应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性途径。

    2010年02期 v.30;No.131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9 ]
  • 跨文化视角下河南旅游文本英译

    闫丽俐;

    按照功能学派目的论观点,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文本英译,应该符合英语旅游者的语言习惯;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也要求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由此,在对河南省旅游英译文本实例分析基础上,使用各种变译方法、借助因特网搜索引擎技术并借鉴英语本族作者的文本以规范和完善旅游文本的翻译,使译文更贴近英美游客,是有益的实践,同时也丰富了旅游翻译理论。

    2010年02期 v.30;No.131 111-114+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9 ]
  • 译者主体性的多功能表现

    杨春花;

    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的多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选择功能、组织功能、移情功能、约定功能和建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体现了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中心起着运筹帷幄的作用,与原文作者是"共生"关系;译者主体性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也有其客观基础和受动性;译者主体性是在主体间性下的发挥。

    2010年02期 v.30;No.13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4 ]

文学研究

  • 欲望的改造——以先秦儒家处理情欲问题为基点的考察

    赵新;

    先秦儒家对情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方式也明显受到春秋战国之交"周文疲弊"、"礼崩乐坏"的现实文化语境的影响,他们处理情欲问题的具体理论和操作办法既沿袭了儒家文化系统内部的历史性与脉络性,又与各自整体的学术理念密切相关,从而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问题域和独创性。

    2010年02期 v.30;No.131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1919年之后诗律价值回归的探析

    李国辉;

    1919年的"诗体大解放"促使新诗产生,然而不少诗人、诗论家在这一时期突然开始提倡诗律的价值,这表明人们对诗律的认识存在着强烈的反复状况。诗律价值的回归其实一方面源于新诗创作的实际——新诗本身在艺术表现上的贫乏、形式的粗糙,使得不少批评家开始呼唤诗歌的音节效果;另一方面源于批评家对诗律的重新认识——不少批评家认识到诗律是诗歌形式的本体要素,它有助于诗歌情绪的表现。这一时期诗律价值的回归,主要不是声律价值的回归,而是西方音律观念进入中国的前期预备。

    2010年02期 v.30;No.131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论大众文艺的基本特征

    吴圣刚;

    大众文艺是与我们民族的嬗变、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严格的意义上,它是农业社会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原野山水、民间乡村相伴而生,是相对于"庙堂"而存在的"江湖"文化。大众文艺是大众化的、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存在。

    2010年02期 v.30;No.131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0 ]
  • 想象的偏误及其合法性——“社会学”参照下的巴赫金狂欢理论

    陈舒劼;滕翠钦;

    和实证色彩浓重的社会学分析相比较,巴赫金对狂欢节的阐述的确有许多出入,但这并不能说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虚假的。不能用"真假"判断巴赫金的理论,巴赫金的创新就在于开创了狂欢节的隐喻纬度,使理论因为想象而具备超越现实的可能,从而显示自身的革命性。"想象和语言的述行"是巴赫金狂欢理论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作用。

    2010年02期 v.30;No.131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镜像中的挣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知识女性与性别解放

    赵淑芳;

    《伤逝》、《倪焕之》、《寒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代表性作品。透过爱情婚姻这面镜像,可以窥见知识女性真实的生存及情感状态,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子君、金佩璋、曾树生为爱情进行了勇敢无畏的斗争,也一度取得成功。但在中国男权文化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和渗透下,女性的性别内涵往往被忽视或被误读,再加上她们自身的局限性,内外双重因素使得她们和爱人无法或不能处理好爱情婚姻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爱情婚姻与理想事业一起走向末路。她们的悲剧说明,从五四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尽管时代已经变化,但文化的变迁很小,中国还没有为知识女性走向社会营造文化、机会与道德认可的氛围,女性真正解放的道路依然漫长。

    2010年02期 v.30;No.131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4 ]

历史研究

  • “项羽死于何地”研究综述

    韩大强;

    项羽乌江自刎,基本上是沿袭两千多年的说法。自从1985年计正山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文,尤其是2007年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发表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一文,认为项羽死于东城后,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于是关于"项羽死于何地"在史学界和社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一是对"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如何理解与阐释;二是对"阴陵"、"东城"如何注释;三是"东城"与"乌江"在秦汉时期的有无管辖上从属关系;四是关于九斗山有无的考证;五是如何看待司马迁在《史记》中史笔手法。综观20多年来关于"项羽死于何地"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是以冯其庸、计正山、董书冰等先生为主的项羽死于东城(现安徽定远)说;二是以袁传璋、王贵华、呼安泰、宁业高等先生为主的项羽死于乌江(现安徽和县)说。史学界张大可、施丁、汪受宽等赞同项羽死于乌江之说。

    2010年02期 v.30;No.131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抗战后中国走私贸易问题研究——以华南地区为例(1946—1949年)

    魏延秋;

    在近现代中国,走私不仅仅是单纯的牟取暴利的经济行为,而且是具有复杂政治背景的社会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走私贸易日益猖獗,尤其是华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走私最为严重。国民党政府曾采取多种对策,加强海关缉私,终究难以控制失控的走私局面。

    2010年02期 v.30;No.131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威廉二世时代德国的战略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胡杰;

    威廉二世时代德国的战略困境主要表现为:在地缘政治上,同英、俄两大洲际强国的战略矛盾难以调和;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上,工业化时代欧洲社会的转型,使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甚嚣尘上,矛盾与斗争成为主旋律,加剧了协调的困难;在决策层面上,德国政治精英刻板蛮横、一味强硬的思维模式构成了决策层面的战略困境。这种困境的形成,既有国际环境和德国社会发展的原因,也受到德国决策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2010年02期 v.30;No.131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投稿须知

    <正>来稿内容按顺序为: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1.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及单位请另附纸张书写。

    2010年02期 v.30;No.131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下载本期数据